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我们眼中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是受人们尊重的职业。
但是生活中我们也都熟悉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那就是老师的孩子学习并没有很好,甚至还比较差。
一般来说,孩子小时候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而且相较于普通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孩子,应该是更聪明一些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当然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但是老师的孩子学习差并不是个别现象,这说明在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简单的研究了一下,原因各方面都有,简单概括以下三方面。
01没有充足的时间教育孩子
新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视野、胸怀提出了新的要求。
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教师极大的付出,因此老师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班级里学生的身上。
那么相对的对自己的孩子关注度就会少一些。
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看着你天天那么热情洋溢的对着别家的孩子,心里少不了会觉得失落。
02太过关心孩子的成绩
在校的每一位老师很多人内心都有比较之心(女老师尤甚),除了工作之外,孩子们之间的比较更甚。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优秀,自己就会感觉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我这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能不优秀呢?如果我的孩子不优秀,多没面子!"
所以他们会在私下暗暗较劲,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以期给自己"挣得"面子。
甚至不惜采用棍棒来对付孩子,这种养育模式的会伤害孩子的内心,长此以往,孩子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会为孩子成人后人格形成埋下一颗消极的种子。
03角色混淆-教师身份带入家庭
工作中表现很优秀的老师,往往也会以学校的教育方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的养育模式在家里适用。
他们潜意识认为,这种方式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那么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在这样的标签化思维下,自己的孩子成为了自己的学生,家庭成了办公室。
实际上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老师教育孩子是偏向理性的,而家长教育是偏向感性的。
而长年累月的老师角色会自动带入到家长角色,当孩子需要你感性的关心时,你却要理性的教育他,这就会让孩子与你产生隔阂,也就是代沟。
就像孩子没考好很难过,当家长的首先应该是安慰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哪些知识点要掌握好。
这一点不仅仅是做老师的会犯这样的错误,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很多家长在外忙工作,回来后继续忙工作,对孩子关心少不说,还经常会将公司的做派拿到家里,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
说在最后,家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最温馨的地方,一旦多了其他元素,它就变得不再纯粹了。孩子需要家长感性的陪伴,而不是作为老师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