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这样一段监控视频被疯传,婴儿多次被父亲掐颈,窒息多次。而屏幕前的我,光是看着,就已经无法呼吸了。
孩子做错了什么?安静时被掌掴,哭泣时被掐脖;反抗被压制,不反抗被掐死。他没有错,只因为身在「战场」,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更何况,他还那么小,据说才6个月大,根本就无能为力。
孩子们本生来依恋父母,结果反而被利用,成了父母情绪的泄洪口。自体尚未成熟的孩子,就要被迫容纳父母战争中的暗流。于是,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安排进3个角色。
3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沉默的羔羊」:缓解冲突的牺牲品
父母带着戾气吵架,心里是有恨的。这份憎恨在战争中滚雪球一般地发酵,直到他们自己都兜不住,彻底雪崩。就像视频中这对父母双双暴怒,不断激怒对方,任由冲突升级。冲突严重到极点,人若尚有一丝理智,心里会很慌:该怎么收场?怎么找台阶下?打孩子,似乎就成了一种「有效」转嫁冲突的手段。毕竟,孩子不会攻击,不会报复,不会让冲突升级。孩子打累了,愤怒发泄了,架也吵完了。
第二种角色是「自恋道具」:弱肉强食的最底端,彻底的泄愤工具
很多人心里自恋膨胀,有一个「皇帝梦」「女王梦」,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进入亲密关系,和另一半产生争执,幻想被戳破,无所不能的自我认知却不会消失。受挫了,必须得找个方法证明我还是行,不然我会崩溃。而孩子,就是证明自己的最佳道具。毕竟,没有比他们更脆弱的人类了。再无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碾压级别的强大。于是,战争中处于下风的一方,可以通过虐待、控制孩子,来补偿受损的自恋。所以,视频中的男人被教训后,才会对妻子唯唯诺诺,对孩子重拳出击。弱肉强食的家庭关系里,挑衅强者只会自讨苦吃。弱者,却成了随意拿捏的对象。起来已经很可怕了,对吧?
第三种角色,孩子主动参与父母战争,成为一方的「帮凶」,让战况升级
我有一位重度抑郁的朋友,曾在爸爸钱包里发现结婚照,照片上的女人不是她妈。她质问后才知道:在这个家庭之外,爸爸还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她不想父母离婚,于是「帮」爸爸瞒下这件事,甚至在妈妈面前替他「打掩护」。妈妈闹离婚时,她还绞尽脑汁,试图让两人「重归于好」。结果,第三者带着孩子上门「逼宫」,妈妈崩溃了,她也深陷抑郁。后来,爸爸发现她自残的伤口,幡然悔悟,开始在女儿面前上演「夫唱妇随」的戏码。她本该得偿所愿,但目睹了这番表演,却只觉得恶心。后来,朋友逃离了这个曾无比留恋的家,不再「助纣为虐」。而是看医生,做咨询,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慢慢修复。然而,还有更多的人,一辈子都困于羔羊、道具和帮凶的角色。用一生,疗愈父母战争的后遗创伤。
父母战争,杀不死他们大人,却会无数次「杀死」孩子
而作为孩子,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尽快强大起来,自力更生。但很多时候,父母不会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强者」。他们需要孩子继续留在家里,当一个懦弱的羔羊,沉默的出气筒,乖巧的和事佬……他们需要战争。因为自体脆弱的人,内心常有碎裂感。而关系里的冲突和矛盾,让他们可以不用面对自身的破碎。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一个不成长的借口。为了保护这个借口,他们希望孩子也不要成长,最好一辈子都在食物链最底层。孩子脆弱、抑制、混乱的自体感受,正是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