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懂得了所有道理却很难过好一生一样,即便懂得所有道理也很难做个好父母。
关于育儿,专业视角总会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听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因为道理是宏观的,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又是微观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都无法做到真正的爱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把爱给孩子。
那为什么大部分父母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呢?
究其原因是——爱的匮乏与代际传承
1、时代背景
我假设目前网络的主力军是80、90、00后,那么他们的父母对应的是50、60和70后。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这一代成长环境相对和平和富裕,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离战争和贫穷、饥饿也才一步之遥,也就是我们的上一辈或者上上一辈很可能经历过战争,贫穷、饥饿。你认为这些事件过去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
我们不再经历战争和饥饿,但是,非常不幸我们还深受其影响。
我们的父母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会被很好的照顾到感受和精神层面。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很有可能唯一的目的就是填饱肚子。在此之前,不可能考虑其他的,更别提精神上的需要。
2、父母的原生家庭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焊,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颂“供赴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看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顾倒。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头脑武装了各种知识,可是如果我们的内心如果不曾体验过,也一样无法理解和感知,更别提去感受别人的感受。
爱和理解,是这样一种存在,当你内心不曾有的时候,你无法给予别人。
我们的父母一代其实不仅是物质匮乏的,而更多的是爱的匮乏。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当你兜里没钱的时候,你想给你的孩子前去买他想要的东西,可是你翻出口袋,空空如也。
爱也一样,当你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时候,你想去爱你的孩子,可是你的内心空空如也,你也渴望得到爱的滋养,你没有,你给不出去,即使你非常想给。
不止是爱,理解,包容,接纳和欣赏等都是如此。前提是你体验过那是什么感受,如果只是告诉你的头脑,你要爱他,抱歉,可能你给出去的你以为的爱,并非如此。
超越原生家庭的痛我们一直在倡导,个人也有能力去疗愈原生家庭的痛,但这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作为普通人的父母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携带着原生家庭的问题。
这种问题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但它会确确实实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
既然如此那我们懂那么多的道理还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
当我们开始关注精神世界和我们的感受,好的转变就开始发生,爱的匮乏和原生家庭问题的代际传递就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止步,我们的下一代会比我们幸福一点,下下代会更加幸福。
因此,学着去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吧。
就像前面说的,你自己如果内心没有这种体验的话你无法爱别人。去体验被爱和被接纳、甚至被欣赏是什么感觉。去体验而不是从书本上学习,学习武装的是你的头脑,而体验温暖的是你的心。高等学历,高等教育不等于你有被爱的感受,但是可以指导你去寻找内心被理解、被接纳、被爱这种体验。
现在大家关注的原生家庭其实就是开始理解自己的开端。心理咨询、心理文章、等等各种关于精神世界的探索都可以帮助到你。
只有你内心体验过,你才能自然的传承给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