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是心理学家克拉克和蔡斯( Clark & Chase )于上世纪80年代最先研究的。我国心理学家王越曾撰文将此实验推県为减法反应时范例。实验方法是先让被试看一句话,接着看一副图画。
要求被试做出句子与图画是否匹配的判断,即此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内容,同时记录反应时。他们的假设是,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时,这种个句子和图确匹配任务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某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过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句子材料:应用的主语有“星形”和“十字”,介词有“之上”和“之下”,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 8 个不同的句子。
结论
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时,这种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1、第一个阶段是将句子转化为其深层结构,而且对“之下”的加工要长于“之上”的加工(参数 a),对否定句的加工要长于肯定句的加工(参数 b);
2、第二个阶段是将图画转化为命题,并常有前面句子中所应用的介词(“之上”或者“之下”);
3、第三个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的命题的表征进行比较,如果两个表征的第一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不同时少(参数 c),如果两个命题都不含有否定,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任一命题含有否定时为少(参数 d);
4、最后的阶段为作出反应时,其所需的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参数 t)。